英语家园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移动社区

搜索

为什么孩子“窝里横,外面怂”?背后的真相太扎心

发布者: wangxiaoya | 发布时间: 2024-7-25 22:00| 查看数: 76| 评论数: 0|

教育孩子,爱与规则是并行不悖的。

家长引导孩子正确表达情绪和需求,他们才能更好地融入社交。

作者 | 钱志亮

来源 | 钱志亮工作室(ID:qzlgzs)

有一句歇后语说:“耗子扛枪,窝里横。”

大概的意思是说某个人对待身边人很凶,对外人却很温柔。

很多孩子也会像这样有两副面孔,出门在外一个,回家一个。

有位朋友曾经这么形容自家小孩:

“出门怂得像条虫,回到家里像霸王龙。”

“玩具被其他小朋友拿去玩,他自己不敢拒绝,也不敢主动拿回来,回到家反而朝着我们生气。”

“在家里再怎么厉害,也是窝里横啊!”

为什么有的孩子家里家外判若两人?今天这篇文章就来和大家聊一聊——



孩子窝里横的原因

1. 孩子窝里横,是因为他确认大人会纵容他

细心的父母会发现,孩子在家横并不是针对所有人,他提前选择好了目标——一般是对自己百依百顺的大人。

那些有权威感的大人,则很少成为孩子“耍横”的对象。

我曾经看过一个小孩子,对奶奶凶得很,缠着老人家,在地上撒泼,他爸爸一过来,吼了句:“站好了!”孩子立马老实起来。

孩子很会察言观色,知道哪些人对自己没办法,哪些人不吃自己这一套。

这些孩子在宠爱自己的人面前,规则意识缺乏、无理霸道,但是遇到严格的大人,他们就警铃大作,老实不少。



也就是说,没有原则地宠孩子、没有底线地纵容孩子的大人,孩子越是会在他们面前表现得肆无忌惮。

这些大人过度讨孩子欢心,围着孩子的情绪转,无条件地护着孩子,他们爱孩子的同时,却忘了教给孩子规则,教他们好好表达负面情绪。

这种宠爱同时也导致了孩子在外面自我力量不足,他们习惯了大人的帮助,一旦没有了“靠山”,远离熟悉的环境,他们便不敢反抗。

2. 孩子在外怂,很可能是社交能力没有跟上来

在家可以横行霸道,但是出门在外,很多孩子会发现这一招不灵了,尤其是遇到冲突的时候。

在家里面,无论什么样的矛盾,大人都能退一步,但是孩子之间没有谁必须退一步的道理。

他们需要明白互相尊重、互相谦让的重要性,之间发生摩擦、冲突之后,他们会用自己的方式解决,过一段时间又和好如初,这个过程便是学习如何与朋友相处的过程。

如果一个孩子没有这方面的能力,要么很霸道,要么很胆怯,胆怯的孩子则会害怕冲突,不敢说出自己的想法。



我曾经看过一位父亲带着孩子去小区楼下玩,小朋友很多,爸爸看着孩子站在滑梯旁,不敢说话,就上前替孩子问可不可以让他先滑。

很多父母就像这位父亲一样,当孩子和同龄人接触时,总是忍不住替孩子出头,看似是好心,实际上,孩子既没有通过自己的能力交到朋友,也丧失了和同伴一起解决问题的机会。

时间久了,孩子在交朋友的问题上越来越没有自信,越来越不敢表达,在外面感到自卑。

如何与他人相处是一项重要的能力,而能力是可以后天习得的,社交能力如果没能随着孩子的年龄提升上来,遇事孩子就很难自信应对了。

3. 窝里横、出门怂的孩子,内心大都很脆弱

在成年人的世界里,也会有窝里横的表现,比如我们总喜欢对亲近的人发火,却对不熟的人和颜悦色,在外面受了委屈,回家却对着亲近的人各种找茬、发脾气。

我们敢对家人、爱人如此放肆,是因为我们知道他们不可能离开我们,他们会容忍我们、包容我们。

这是一种不易被察觉的安全感,让我们很肆意地在家展现自己的脆弱。

这种脾气暴露出来的,是我们当下的内心状态不好,内心越是脆弱,可能越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

孩子的窝里横,也是同样的道理。

他们频繁地发脾气,也是一种脆弱的表现。

心理学家罗斯·格林曾经在《暴脾气小孩》一书中提到:

“孩子自己真的很想做好每件事,而他的挑战性行为只不过反映了自身的一种发展延迟,一种在掌握灵活性和挫败忍耐力方面的学习障碍。”

因为孩子缺乏应对挫折的能力,所以在遇到问题时,他并不知道如何解决,也不知道如何表达自己的感受,最后表现出来的就是哭闹、不讲道理。

换句话说,孩子不是不想表现好,而是做不到。

孩子在外是有界限感的,不会轻易展露情绪,但是一回家,脾气就容易爆发。




如何避免孩子“窝里横”

1. 设立原则

爱孩子绝对正确,只不过大人一定要注意方式,满足孩子的各种要求、总给孩子特殊待遇、过度包办都容易让孩子变得以自我为中心。

爱的艺术,难就难在懂得去拒绝孩子不合理的要求,有的父母一看到孩子哭就受不了,缴械投降,最后都变成听孩子的。

有时候,只有当你坚守自己的底线,你才能得到孩子的尊重。

孩子如果明白爸爸妈妈既然说清楚了规则,就不会改变,他便不会再缠着你、威胁你和你谈条件。

所以,面对孩子的“窝里横”,父母需要用和善但坚定的态度,告诉孩子有的事情能做,有的事情绝对不能做,让孩子明确自己行为的边界,帮助孩子更好地建立“规则意识”。

2. 培养孩子与人交往的能力

想让孩子在外“不怂”,也是需要锻炼的。

很多孩子,大部分时间都是待在家里,不是自己做游戏,就是对着手机、平板、电视。

这个时候就需要父母多创造机会,鼓励孩子接触同龄的小朋友,例如傍晚带孩子出去散散步和小区里的小朋友一起玩玩、邀请小伙伴来家里等等。

如果孩子在交往中发生了争吵,父母不要急于去做裁判者,要善于做有效的“引导者”,尽量发挥孩子们的能动性,让他们自己去解决。

可以教给孩子一些交往的技巧和规则,孩子习得的社交规则,被他逐渐内化形成稳固的能力后,就能够自如地运用到和同伴的交往当中了。



3. 帮助孩子表达情绪和需要

在外怂,在家横的孩子,本质是不懂得如何正确表达自己的感受和需求,在外不敢表达,在家又选择了极端的方式发泄情绪。

所以,家长平时要学会尊重孩子的情绪表达,孩子对一件事的判断和感受,不要第一时间去否定,在这种氛围长大的孩子,会时刻感受到自己的重要性。

当他们出门在外时,也会尊重自己的感受,勇敢地表达自己或是拒绝别人。

如果孩子表达感受时,行为过激,我们就需要引导孩子更加理智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意愿。

想要什么、想做什么、为什么一定要这个.......如何好好地说明自己的需求和理由,需要父母慢慢去教孩子。

除了通过具体事例引导,家长还可以借由绘本和故事,让孩子有更多体会和思考的机会。

孩子的情绪管理是一步一步走向成熟的,多一些耐心地引导,孩子才能逐渐学会用正确的方式来表达自己、解决问题,而不是只会哭闹。

文末点个“在看”,感谢您的支持。



*来源:钱志亮工作室(ID:qzlgzs),致力于为家长提供专业、实用的育儿知识和理念。钱志亮,北京师范大学名师。研究方向为儿童发展问题咨询、特殊需要儿童教育。

*本文部分图片来源于图虫创意。

最新评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