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家园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移动社区

搜索

英语学习千金方

发布者: triumphant | 发布时间: 2006-11-29 09:59| 查看数: 5461| 评论数: 14|

郑赞荣:从一般会话到畅所欲言的经历

1、熟悉的词汇+ 简单的句型= 口语表达的最佳方式?

 

我曾经在多特蒙德接受语言课程,当发现自己终于能够听懂讲义的时候真是欣喜若狂。我甚至能以自己坚实的语法基础为资本,像个主角一样地去帮助来自其他国家的连最简单的语法问题都不懂的同学。而对于一个月前几乎还是一个哑巴的我来说,这是一个多大的进步啊!

但这种欣喜劲并没能维持多久,我再一次陷入苦闷的状态。因为我发现,一到讨论课我还是张不开口。而其他国家的同学即使在不懂什么语法,也不理解难懂的词汇的情况下,也能神奇地在讨论课上大声嚷嚷,这真让我费解。其中最牛的是一个被同学们称作“帅哥”的加拿大男孩。因为他长相好,所以只要他一经过就会有不少女孩子的眼光追随着。可能正因为是这样,他的底气就特别足。当他初次出现在语言班上的时候,他的德语实力用一句话概括就是零。我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他连自我介绍都做不了。但没过几天,他就能在讨论课上发言了。当然语法很糟糕,但语言组织却非常流畅,就是说在发言的时候不会出现结结巴巴的情况,可谓“口若悬河”,因为他只运用自己最熟悉的词汇。由于他的词汇都很简单,同学们似乎并不在意他说什么,只是觉得好玩儿。但不知从何时起,同学们看他的眼神充满了羡意。因为同学们发现,他的语言确实很流利。我觉得这太不可思议了。我就问他:“你的德语怎么有这么大的长进啊?有什么秘诀吗?”

“我没用什么特别的方法,自己就学会了。只是经常在宿舍里做做晚饭,和同学们聊聊天,就学会了。所以没觉得有多难。”

“我就是说不出来。虽然我很擅长语法和阅读理解,可口语就是没长进。”

“你说的太难了,我简直听不懂你说的话。”

我说的话让人太难懂了?瞬间有个念头在我头脑中闪过:对了!这家伙说的话题都是些特别简单的。而且他说的大部分都和主题不相关。这难道就是他的秘诀吗?!是啊,不管什么事情可以复杂地说出来,也可以简单地说出来!

2、仅用简单的词汇不能完全表达我的思想。

 

从第二天起,我就开始集中探索其他同学说话的方式。果然,他们说话也只是用最简单的词汇。我又惊奇地发现,他们只是反复使用五六个句型,并且有人在想不起该怎么表达的时候只是一遍遍地重复weisst du(德语,相当于英语的you know,啊、嗯),有时候甚至十遍二十遍地重复来继续自己的话题;还有的人把zum Beispiel(德语,相当于英语的for example,例如)当成药方的甘草。“来吧,让我也试一下吧!”我也像他们一样开始把甘草一样的句型用在各种话题当中。说话的味道确实跟以前不一样了,而此前,我所表达的语言大概只能被人当成念课本。但没过多久我又碰壁了,我那调料一样的句型不能完整地表达我头脑里产生的想法。

3、突然交给我做的主题发言课,让我经历了一次难忘的时刻……

 

有一天,老师带来一份简报给我,文章的标题是“日本和韩国的关系”。老师对我说:“赞荣,你能否对这篇文章做一下解释说明呢?”当时,我真是非常难堪。这个话题怎么是我一时半会儿就能解释清楚的呢?更何况,我对我的口语还没有信心,所以最先想到的是躲掉这难堪的场面。我说:“这个问题,怎么说呢,历史太悠久了,恐怕不能用简短的语言说清楚,所以还是以后再找时间谈吧。”“那么,你能不能以这个为主题发表一次演讲?大约用九十分钟,一个小时用于演讲,三十分钟解答质疑,如何?还可以吧。给你一个星期的时间做准备,差不多吧。”

他说完后还没等我同意就跟同学们公布说:“下周赞荣将发表一个演讲”。上帝!那天晚上,我对着那份简报整夜发呆……

用德语说话从来都没有超过5分钟的我怎么可以演讲60分钟,又怎能应付30分钟的同学的提问呢?而且这哪里是一般的主题呀!对于韩日关系,即使用我的母语讲解也因牵扯到各种条约呀,大院君的闭关锁国政策呀等等,都需要事先缕一遍关于当时乱世的历史资料呢。更何况是用德语!

我躺在床上辗转反侧,想来想去最终决定先用韩文做一个充分的准备,然后再翻译成德语。并且讲演的时间要延长到80分钟,这样解答质疑的时间就只剩下了10分钟,也就是说我就不会太难堪了。只要按照这样的计划就会万事大吉了。

第二天我就开始写提纲,可是学校的图书馆里没有韩文的历史资料,我不得不翻阅德语的资料。我花了三个晚上的时间把查到的资料用韩德、德韩词典打成了韩文的底稿。然后又用了三天把韩文译成了德文。所以用来背诵德文稿子的时间就剩下一天了。那晚我对着镜子反复背诵几乎整夜没睡。

仔细想想,就是用韩语我都很少有过当着这么多人的面演讲的经历啊!

4、初次体验“舌头说话”的经验。

 

第二天,我睡眼惺忪地走到了讲台上。紧张得都不知道把视线停在哪儿。手好像也是多余的,不知道放在哪儿才好。最终用颤抖的声音开始了我的演讲。万事开头难,大概过了一两分钟我就渐渐镇定了下来。可就在那时突然有个平时话多的埃及男孩儿举手了。我的脑袋好像被人用拳头击了一下,随后用“请听完演讲后再提出疑问”把他给挡了回去。可老师竟然向他点了点头示意他可以提问题。于是那个男孩儿装出一副很严肃的样子问:“日本和韩国的距离有多远?”顿时,我想他在我旁边我一定会打他一顿,傻瓜,连这个都不知道!“很近。”说完后,我刚要继续背诵我的稿子。他又提问了:“能不能告诉我具体数字?”哎哟,这小冤家!“坐飞机用一个小时,坐船大约十个小时。”我含糊地回答。我想回到刚才的主题上时,却不知道该从哪儿说起了,只觉得从头到脚直冒冷汗。没办法,就这么来吧。于是我想起什么就说什么。但奇怪的是,我一这么想,反而更清晰地想起了稿子的内容。那个时候,我才初次体验“舌头在说话”。不知过了多久,我的演讲结束了。因为在演讲期间已经有人提出了问题所以就不需要再单独解答质疑了。课间我喝着咖啡松口气的时候有个美国男孩走过来对我说:“Gut gemacht!”(德语,相当于英语的Well done,非常棒。)

5、学外语只要勇气就够了吗?

 

以后的一个月里,我的口语考试几乎全免了,就这样完成了我的语言课程。当初那个连话都说不好的家伙在不到五个月的时间里,笔头考试不用说全科满分,连口语考试也都pass了!在老师们眼里韩国学生教起来是最头疼的,因为在整个语言课程期间,韩国学生们的沉默是出了名的。所以对我取得的成绩老师们都感到很惊讶。语言课程为期六个月,韩国学生往往需要读三次语言课程,所以我理所当然的成为了多特蒙德大学韩国留学生的骄傲。很多新来的留学生都来向我询问关于语言课程考试的事情。我也兴致勃勃地传授着我的经验。新的课程终于开始了。至今我还能回忆起第一天上课时的情景:阳光非常明媚,天气出奇的好,而我却再一次陷入无边的失意之中——因为我根本听不懂老师在讲什么。

教授没有停顿地讲了90分钟,有多少生词不用说,班上的德国同学们在上课时的提问又快而且发音也不像语言课程时那样清晰,以致在我听来就好像是另一个国家的语言。到底是怎么回事?这太荒唐了。

恐怕这才是真正的德语吧。我在语言课程期间学的都是些“死”的知识。可能是专门为外国人编写的简单的德语吧,因为我几乎看不懂电影电视剧,也就只能这样想了。

不管怎么说,我必须想出对策。但不知如何是好。动动脑筋吧!

首先,我每天上课前提早去教室争取做到了最前排,跟那些学习好的同学接近。因为我想,在德国学习好的同学肯定也坐最前排吧。然后打算借他们的笔记看。虽说听不懂老师的讲义,但笔记抄好后拿回宿舍再多查查词典应该可以赶上进度了吧。在这样的作战方针下,我同时还认真研究了教授给我推荐的书籍。就这样,不懂的生词一个个被我征服了。结果整整一个学期我都在与困乏作战。您想想,如果一天里饱受四五次90 分钟的讲课,而且每节课对你来讲都是很难理解的内容,你认为这个时候还有什么能比睡眠更有诱惑力呢。而我不得不坐在大教室的红色椅子上,艰难而又顽强地抵抗侵袭而来的困倦,那困倦就好像在外面冻了一天后回到家里躺在热抗上一样,浑身都觉得暖洋洋。由于我学的那个专业里只有我一个韩国人,所以如果我在课堂上睡着了,那在外人看来肯定就意味着是整个韩国在睡大觉。

最新评论

triumphant 发表于 2006-11-29 10:02:00
6、即使流畅地说出日常用语,也不见得能应付有水准的对话。

我采取了所有能顶住困倦的方法。火柴梗支起眼皮法、掐大腿、喝咖啡、吃巧克力等等。后来到了夏天,我甚至动员我的想象力来联想同桌女孩性感的穿着以及更加美好的事情……,但是有时所有这些方法都无济于事。当我发现自己在九十分钟的课堂里竟有一半时间都是在瞌睡中度过时,我难过得不知如何是好。只觉得脑子里嗡嗡做响……。

就这样,无奈地度过了大半个学期。直到有一天遇到一个上语言班时认识的朋友,当时他正在咖啡厅与一位德国学生认真地讨论什么事情。我记得他上语言班的时候成绩并非十分优秀,可这次发现他的德语太好了。我坐在他们旁边都听呆了。于是我想再好好听听,我倒不是在意他们讲什么内容,而只想查看他的口语到底流利到什么程度。

人家说得确实流畅。讨论的话题虽是日常小事,但他的口语几乎是无可挑剔。不知不觉中我开始用嫉妒和羡慕的眼光看他,这时旁边的德国学生突然跟我搭话:“你从哪里来?”“我从韩国来。(大韩民国的名称用德语叫Suedkorea,用英语是South Korea。)”

“恐怕你们国家也有分隔的痛苦吧?”

“是啊,离散家族,理念的不同,大规模国防预算,等等都不是容易解决的问题吧。”

这时,语言班上认识的朋友说道:“喂,讲点简单的话题吧。我实在听不懂你们在讲什么,太难了。”

怎么?他的口语那么好,竟然听不懂我的话?我正诧异地看着德国同学时,他正跟韩国同学说:“以你现在的德语水平,还很难谈论高难度话题。但你必须要学会它,那样才能顺利通过设计讲解。”

原来,他们是建筑专业的学生,他们接受一定程度的设计课程之后,每个人都要做一个对自己设计的东西进行讲解的发表会,到那时如果做不好,就会被一些尖锐的提问搞得很难堪,甚至会砸锅。顿时,我在朦胧中看到了一线希望,我忙问道:“你们的那个设计发表会,我可以去听吗?”“当然,大概过一个月就开始吧。”

7、原来,还有特别的句型等着我去学。

建筑学专业发表设计的会场充满有如战场的紧张气氛,我进去时发表会已经开始了。每个同学都把自己设计的画面展放在制图台上,只要有人举手提问,相应的台上主人就要面对台下众多的观众——做讲解。虽然形式上还算自由,但进行讲解的同学们个个满头大汗,可能是被教授的提问给难住了。他们用的德语又有所不同。词汇和句型比较简练,可以说有一种特有的讲解式的格式在里头。首先,频繁使用wenn?dann?(德语,相当于英语的if?,如果)。这种语法在德语语法中属于较难的一类,称作接续用语。可德国的学生却能运用自如,真让我吃惊!而且他们的讲解像专家在演说一样,听起来非常讲究,显然是有过多次经验的老手。作为大学一年级第一学期学生,他们的设计讲解竟能做得如此漂亮,真是后生可畏哦!它们似乎很擅长,也很熟悉讲解、提问和讨论的形式。有时,这种时间甚至超过两个小时,可他们当中没有一个急着结束的人,而始终如一地保持着用严谨的态度和精炼的语言来陈述自己的主张。回家时,我在想“这才是我首当其冲要学的,而德语日常会话是其后啊”。

8、集中背诵“论坛式句型”。

我首先注意到设计发表会上他们多次使用的几种句型。比如说,“以我的建议……”或“以我的观点……”这一类陈述自己主张的开头语和跟它连上的“虽然可以看作……但是……”之类的中间连接词,还有“最终……”、“终究……”、“总体来说……”一类的引导综合或引导结论的连接词。收集了将近50 个这类连接词的我,虽然还没搞清他们的用途,以及他们之间的差异,但还是决定先把它们背下来。

一方面,每到课间休息时间,我就努力跟德国同学试做对话。但没那么容易,他们总是忙得有事干,而我背熟了的那些句型还没等被我用上,谈话的对象早已经离开了。

没过几天,不知为什么我总感觉同学们好像都在躲着我。于是我注意观察别的韩国学生是怎么和德国学生融洽相处的。他们的谈话虽然十分轻松,但是他们闲聊起来的时间竟能持续半个甚至一个小时。“是否还是应该先从练习会话开始呢?”流利的口语确实诱惑着我。“如果我的口语也能像他们那么流利我也会有信心和他们开心玩耍”。假期到了,我也该回斯图加特打工去了。我再没办法期待乡土奖学金了。剩下的那么一点儿钱也被隔壁的韩国学生借走后逃到美国去了。

9、突破开口关在于试着多说。

我到斯图加特的那天,就在一个老乡的帮助下开始在奔驰工厂上班了。他是我在韩国时的一个高年级校友,四年前来到了这儿。有一天他带我到宿舍区的一个韩国学生家里。这些人好像经常聚在一块儿。但有一个德国朋友坐在一个角落里,只是呆呆地看着我们说话。因为我们说的都是韩语。我真不知道他坐在这儿还有什么意思。我觉得有点过意不去,所以凑上前去用德语跟他搭茬。“懂韩语吗?”“不懂。”“你不觉得没意思吗?”“有一点儿,还可以。”“我给你翻译好吗?”“那敢情好。”我当着韩国同胞的面说德语的时候有点儿不自然,但不管怎么说把一个德国人撂在一旁说韩语总是不够礼貌的,所以我开始低声地给他翻译。谈话主要都是些关于威士忌、白兰地、干邑这些洋酒不同的酿造方法、以及和白酒的不同之处诸如此类的话题。因为都是比较专业性的,所以翻译起来感觉有点儿困难。我的翻译再差劲也总比没有强吧,我带着这种想法认真地翻译着。没想到这个德国男孩居然听明白了我的翻译而十分高兴。回家的路上,我的高年级校友说道:“你的德语很不错啊!来这儿也没多长时间嘛。”

10、工作之余通读报刊给我的帮助。

第二天上班与同事一块儿吃早饭的时候,我居然很自然地说出德语来了。他们大部分都是外国人,沟通虽然不成问题,但若是要自由地谈论各种话题依然感觉很困难。可是话还要多说才能有长进啊。大概是工厂里工友们德语水平太差的原因,使我有信心在这打工的一个多月期间,不受拘束地发挥出自己的语言组织水平来。这样,口语有了些长进但这还是不够的。再说还要挣钱吃饭,也没有多余的时间总练口语,最终只能抽空去通读报纸。一个月就这样过去了。
triumphant 发表于 2006-11-29 10:03:57
11、嘿!讲义竟如此清晰入耳。

又一个学期开始的那天,我拖着打颤的双腿,进了教室,一个多月来在工厂打工的劳累足足让我病了十天。久病痊愈的我听课竟如此清晰入耳,真是奇妙无比,为什么会出现这种事情呢?仔细一想,原来是《明镜》周刊的功劳。通读杂志扩大了我的词汇量。我的阅读理解能力也比前一学期大有长进了。信心使我立即投入到了参考资料的阅读。有一次看得太入迷了,连图书馆关闭时放的广播都没听见。那时,我才觉得我的留学不会失败。对我来说听力和阅读理解已经不成问题了。现在只剩下口语和笔记,我坚信那也只是时间问题。我终于有信心搞好我的课题研究了。于是,我申请了两个课题做研究。

12、口若悬河的口语再次遇到挫折。

我所在的研究小组,一共有六个人。除了我都是德国学生。他们都是第三个学期的学生而且都很直率。第一次开会的时候我们各自做了自我介绍,然后马上进入讨论,但并非我想象的那么简单。我想用于讨论而背下来的那些句型都来不及说出来。他们争相表达着自己的观点,等我把话准备好了我已经没法挤入他们的讨论了。我又茫然了。

他们三个小时的唇枪舌战使我的脑子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回家的路上,我沮丧极了。这个时候我该怎么办?如果这样下去必将削弱我们小组的整体实力,动动脑筋吧。最后我决定去当小组的打字员。刚开始的时候我觉得有点儿没面子,可是我的口语确实表达不出我的实力,既然这样我还不如为小组做好我的打字员呢。这样一想我就觉得欣慰多了。

第二次开会大家听说我要打下手的时候都很高兴。他们打字看来像老鹰抓食儿一样。正好我用打工挣来的钱买下了一台电子打字机。要知道那可是我的第一大宝贝呀。这样一来我们的小组可以说是威力无比了。

13、畅所欲言,对学外语的人真的是可望不可及吗?

六个多月的研究期间,我因为要担任详细记录其他人谈话的任务所以没能说上几句话。有一次他们在讨论的时候偏题偏得实在太远了,我不得不反驳了。对方一流的口才和我笨拙的表达进行了一场热战,结果可想而知。我只好跑到写字板前画了个图表来表达我的观点。直到那时,才有个同学站起来,说看了我的图表才明白我的意思,并表示同意我的观点。我们的课题终于反映了我的观点。我虽然在争论中赢得了胜利,但还是高兴不起来。畅所欲言对外国人来说难道真的是可望而不可及吗?再过两三个月我来德国就已经快一年了,照这样下去,就算过了十年我的德语会不会仍然如此呢?是啊,在德国二十年来一直边打工边过日子的同胞们德语都不怎么样,更何况我呢?毕竟他们上班的时候每天都有至少8 个小时的语言环境啊。那么我再怎么努力都会有一个极限。

14、留学三年的学生和留学十年的学生口语水平竟然相当……

从那时起,我就开始观察韩国留学生是怎么学习口语的。留学三年以上的韩国学生在听力上基本没问题,(但和韩国人讲话时他们大多数不愿意用德语说)但若仔细听他们讲话就会发现,他们口语的好坏和来的年限几乎没多大关系。要知道他们在德国住的时间的长短,那就得看他们说话时用多少个weisst du 夹在自己的话题中来。来的年限越长,他们的话里weisst du 越多,甚至有人说的weisstdu 比自己想说的话还要多,这使对方没办法再听下去,只好替他把话说完,所以对这种人来说,如果德国人不提前理解它们的意思的话就很难自己完成一句话。

这种水平的口语实力说日常用语不成问题,但若想把自己的思想有逻辑并且很系统地表达出来就不是容易事了。从这一点来看,留学三年的和留学十年的几乎差不多。总之,要想介入高层次的话题谈论或对话当中,就必须接受特殊的训练,但不知道该是什么样的训练,直到放假时我还没找到那个“特殊训练的方法”。我再次回到了斯图加特,奔驰工厂还是把我安排在以前的那个车间。这回我决定阅读《明星》杂志,因为与《明镜》周刊相比,该刊阅读起来更容易,估计会有益于口语的练习。

半年前认识的那些工友还在原来的岗位上工作,我拉近了和他们的距离,也能与他们长时间谈话了。看来我上学期尽管没说几句话,但我的会话还是有一些进步的。六个星期的打工生活就这样过去了。

15、如果你整天埋在外语里,那么即使你不练也会有长进。

新学期里我还要完成两个课题。一周里有三天要参加课题小组会议,我照旧给小组打下手。加上我选了两个学期的课程,所以平均每天有六个小时被埋在德语世界里。

回到家以后还得阅读教授们推荐的参考书,所以我说德语的机会比起上语言课的时候明显减少了。而对课题的评讲最终是口头进行的,所以我有些担心我的成绩被口语牵连。虽然我也想过私下里让德国同学考核我,但我的自尊心不允许我这样。我的德语虽差可却是专业课学的时间最长的一个。

我因过度的紧张和担心几乎整个晚上没睡着觉,但幸运的是我顺利地通过了第二天的考试。德国同学们好像习惯了这种谈论式的考试方式。评讲会终于很自然地结束了,后来他们还在附近的啤酒Bar 里开了个Party。

从调查到写出研究报告的六个月时间里组员们齐心协力使我们变得更亲密了。我们从考场上的紧张气氛谈起,没完没了地变换着谈论的话题。随着夜深我们谈到了个人问题。有人问我:“郑,你的话一直都这么少吗?”“嗯——不是这样,是因为我的德语水平还不能够让我完整表达我的想法。”“不是的,你的德语相当好,比我认识的任何一个外国人说的都好。”

也许是吧。但我并不仅仅满足于比一般外国人好一点,我希望我的德语实力可以和德国人雄辩。
triumphant 发表于 2006-11-29 10:05:34
16、集中培训新来的留学生。

前一个学期以对课题的最终评讲告终,随后的暑假里我为应付全科目的考试而忙得焦头烂额。三个月的假期只剩下半个多月的时候我已经通过了七门考试。分数虽然不尽人意,但这个在韩国不被认可的专业被我只用一年零六个月的时间就毕业了也挺不容易的。

有一天我突然发现,校园里又来了很多韩国留学生。他们当中的大部分人是为准备语言考试而来的。他们大都坐在图书馆里翻着语法书和德韩词典,为自己提高不了的德语而烦恼。帮助他们的想法在我头脑中闪过,正好我还有空儿,于是我向他们提出了一个月的集中训练方案。不只是为了传授我的经验,也是为了证明我的经验具有普遍意义。虽然这在他们是个相当大的冒险但还是有十个同学决定和我背水一战。

语言考试由语法、阅读理解、听力测试和口语四大部分组成。我着重于韩国学生薄弱的环节——听力和口语每天进行了六个小时左右的强化训练。在最初十天里还不适应我方法的同学,他们的德语实力到了第三周及开始有了明显的提高。到第四周的时候除了一两名同学外其他人应该都能通过考试了。考试那天终于来临。十名学生全部通过笔试。这真是一大胜利。可对于口语考试我就没那么有信心了。因为他们的水平还处于不很理想的阶段。最终结果是只有一个人没通过,这个结果还算让人满意。因为在这之前,韩国留学生经过半年的预言课程后,考试合格率仅在20%左右。

17、总算明白口语是怎样进步的。

初次成功的试验也给我带来了极大的转机。帮着他们准备语言考试的时候,我才发现我自己的德语也有了不小的进步。

新学期开始的那天,我在咖啡厅偶然遇见了一个上学期同一课题小组成员——德国同学,跟他聊天的时候发现自己居然说得很溜。随便聊了两个多小时后回家时,我仔细想了想。我这儿出了什么奇事儿了?给新来的韩国学生做集中培训班时,我反倒说了很多久违了的韩语,可是现在怎么会感觉德语有提高呢?

那天晚上正看着电视呢,刚好播放辩论节目。我正听主持人和辩论方对主题你一句我一句辩论的时候,奇怪的事情发生了。还没等他们开口,我的脑海里闪现出讨论用的管用型语句。如,“以我的想法……”、“用他们的观点说……”、“从那种观点上看虽然有道里……”、“比什么都重要的是……”等。

“对了,就是这么回事!”我拍了一下大腿。这时,我好像才明白如何提高口语实力了。
JinXu 发表于 2006-11-29 11:47:12
好像没有看明白啊,楼主说说!
triumphant 发表于 2006-12-16 11:46:55
我这里只是转载,是一个学习英语的过程,我当时看了,觉得对初学者有一定的帮助。我觉得还可以,这篇原著作者是韩国人,可能写得不太清楚,你多看几遍就清楚了。
19701102feihuo 发表于 2007-1-13 10:16:42

回复 #1 triumphant 的帖子

有长有臭,可否精减些,最怕看一大段的文章。
19701102feihuo 发表于 2007-1-13 10:18:10
看一遍已经够烦了,还看几遍?
19701102feihuo 发表于 2007-1-13 10:19:16
我也一样,看到一头雾水。
19701102feihuo 发表于 2007-1-13 10:21:10
其实我不是有意打击你的,你也辛苦了。
andyyeah0277 发表于 2007-1-15 09:35:18
好像看明白了。。。

學外語嘛。。。總得有個過程的﹐最重要的是堅持。。
Mount-feng 发表于 2007-2-10 14:39:22
支持~!回帖也是一种美德~!好东西要跟大家分享!
s冷剑白狐 发表于 2007-2-13 11:27:13
好长啊,好像 逆向法一样!
v_helen 发表于 2007-2-20 20:48:07
太过详细了,实在没心机细看,只能略看下,看来韩国人的学习方法有待改善。
YF_Eric 发表于 2007-2-23 09:10:13
有长有臭,可否精减些,最怕看一大段的文章。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