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家园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移动社区

搜索

胡敏:留学之前,过好语言关

发布者: 潇涩雨夜 | 发布时间: 2007-7-30 23:09| 查看数: 2541| 评论数: 0|

这个精干的湖南人,15岁就考上了大学,24岁拿到硕士学位,28岁破格晋升副教授,成为当时我国社会科学领域最年轻的副教授。1995年下海搞民办教育,日前他把“新航道”的教育全新理念带给了我们。这位曾留学英国的民办教育大亨说起孩子们出国的事可是门儿清。

记者:您有没有发现留学低龄化现象?

胡敏:当然。上世纪九十年代,我在课堂上讲托福和雅思课,学员大都是三四十岁,大家想过了英语关,拿到奖学金出国。前几年,来了很多高中生,现在呢,初中生比高中生还多。出国低龄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了。

记者:怎么看待这种现象?胡敏:很正常。我当年在英国考察本科教育,发现欧洲其他国家如法国、德国的学生到英国上本科的很普遍,这跟国家的经济实力有很大关系。这个年龄段的孩子适应能力强,可以说正处于一个能快速学习语言、汲取新知识、掌握新技术、接受新生事物的好时期,他们能够很快地融入留学目的国的文化中去,但又不会忘掉了自己本国的文化,能将东西文化进行融合,使自己成为一个文化综合体。

记者:出国留学一定要过英语这个门坎吗?

胡敏:一定要过。我从事英语培训这么多年来,发现有些学生还有他们的家长在出国之前并没有完全了解国外的教育制度、社会制度及文化背景,同时对英语语言的能力要求方面有一个错误的理解,觉得只要自己孩子通过了雅思或托福考试就可以进入大学学习正式课程。但事实上,能够真真正正听懂国外大学的课程,即使在有英文成绩的情况下,学生也还是需要到国外进行一段时间的英文强化培训。只有在语言交流没有任何问题的情况下才能让学生非常自信、顺利地完成学业,这样既节省了时间也节省了金钱。针对于那些没有语言,申请国外双录取的学生来说,读语言期间可能是最困难的时候。那段时间孩子正处在刚离开自己的父母,到一个陌生的环境里,对周围的一切都处在半知半解的状态下,很难把心思放在学习上,再加上语言的隔阂,使得他们很难进入良好的学习状态。

记者:目前国内小学、初中的英语教育能够满足出国留学的需要吗?

胡敏:我们国家的英语教育正在不断向前发展和进步,看看现在的英语教材、课程设置、课堂教学和教学手段,进步都是十分令人吃惊的。但同时我们的英语教育跟现实情况有一些脱节。比如说现在有些在国内很火的教材带到澳洲、英国去,在国外与一些专家学者们交流时,他们甚至都认为这些教材书卷气太浓、太学究,而且远离现实生活,没有生命力和使用价值。现在的英语教学,学生之所以不满意,是因为在大多数课堂上他们只能学到英语知识?English usage,而不会运用英语?English use。 后者是运用,听说读写的运用沟通策略。没有后者,学生学习了前者还是不能用英语沟通。在现实的英语教学中,中国语文教育的烙印很明显。比如说,非常强调死记硬背的作用,要求学生一段段地背课文。可能对于中国人来说,这些方法比较有效,但未必是最好的。

记者:对于那些打算出国留学的孩子,在英语学习上您会给他们什么忠告?

胡敏:首先,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要树立自信。我发现许多中国学生从初一到大学学了那么多年英语,但是实际上却根本不敢开口讲英语。一些接触过中国留学生的英国专家指出,中国留学生的语音、语调可以说是“perfect”(完美),但是表达能力很糟糕。事实上,中国的高中毕业生所具备的词汇量就足以让他们自由地表达自己了。有这样两个数据,相信可以令同学们增强信心:英国的BBC曾经公布过这样一个数字,说一个英国农民一辈子常用词汇不到1000个,但是他日常生活中所要表达的东西和一个感情丰富的伟大诗人是没有什么不同的。另外在美国有一个特别英语节目,这个节目的一大特点就是它仅用1500基本词汇来表达国际舞台上所发生的任何一件事情,而且非常准确。我们普通的中国学生在高中毕业的时候词汇量就已经达到了1800个左右了,所以说只要对自己充满自信,用英语表达自己的意思根本不成问题。

其次是要跨越“思维差异”和“文化概念”。我们中国人的思维习惯是由浅入深,到最后再说重点。有一位美国汉学家把中国人的这种思维方式称为“画龙点睛”,而外国人的思维方式一般是比较直接的。另外英语学习还要加上一个元素?--文化。有一些同学在课堂上表现很优秀,但是到了真和老外沟通的时候却不知所措,这是由文化背景的差异造成的。我举个例子,比如说我给同学们讲了两个半小时的课,就会有同学说:“胡老师,您辛苦了!”在中国文化中,人们会认为这个学生很懂事,很体贴人。而作为老师也会感到很欣慰。但是,如果讲课的是一位美国教授,下课后有学生对他说:“老师,您辛苦了!”他会认为这是对他智商的一种侮辱。他会想:“难道我一个堂堂的教授连两个半小时的课都讲不了吗?”他会觉得你是在怀疑他的能力。这种文化上的错误比语言上的错误还要厉害,语言上的错误只要不影响表达,是可以忍受的,但是文化是一种“载体”,是一种“情感”,文化上的错误会给对方造成伤害,对说话者来说也是一种损失。

如果要想出国留学,学习一门语言就意味着学习一种文化,你学这门语言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交流,是为了能使用它,而不仅仅是应付考试。所以学语言不能只学语言规则,还要学交际的规则,说话的规则,也就是“speaking rules”。

记者:你的孩子也是中学生吗?有没打算送出国留学?

胡敏:孩子在上高二,我让他自己到美国看了看,回来后他就想去美国了(笑)。我尊重孩子自己的选择,我们家很平等。像出国留学这样的事,我认为最好是请来留学方面的专家,然后家长孩子一起坐下来平等交流。现在很多低龄孩子出国往往是家长的主意,其实应该多听听孩子的意见,让孩子来选择。另外,如果经济条件允许,不妨花一两万让孩子先到留学目的国参加夏令营、冬令营等,了解体验一下,再由他自己决定要不要去那儿留学。

最新评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