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家园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移动社区

搜索

揭开爱情的面纱[你懂得爱吗]

发布者: KK | 发布时间: 2011-11-22 14:00| 查看数: 1061| 评论数: 0|

爱情之所以永恒,是因为爱情是一种自身的体验,永远都不能被别人的体验所替代,只有自己亲身体验过了,才能够知道爱情是什么。有着不同深度情感体验的人,在不同的年龄时期对爱情的看法都是不一样的。现实生活中,每个人谈起爱情似乎都有一肚子的话要说,每个人谈起自己的情感故事都是眉飞色舞的,都认为自己的感情是唯一的,自己爱的对象是不可复制的。可实际上,当我们明白了爱的规则和规律,就会发现,人们的爱情却是那么的相似,尤其是情感交流的过程。<br />

  正如一位美国婚恋专家所言:爱情是人类误解最多的一种感情。我们大多数人对于爱情的看法是以讹传讹的,过分地相信所谓的缘分、感觉、星座相符。大家每天都在谈论着爱情,可是又有多少人真正地了解爱的定义和爱的本质呢人们一方面渴望爱情,另一方面却把一些其他的东西,如成就、地位、金钱等,看得重于爱情。人们几乎把所有的精力都用在努力求得这些东西上面,却很少花时间学习爱情。<br />

  情感本身具有复杂性并不代表情感是不可研究的。这恰似当初人们认为软件工作是纯粹的个体脑力劳动,没有规律可循,而软件危机促成了软件工程学的诞生,人们找到了软件制作和软件发展的规则和规律。<br />

  爱情之所以经典,就是因为爱情的过程又有其相似之处。爱情心理学大师罗伯特·斯滕伯格在《爱,请对号入座--26种幸或不幸的爱情》(Love is a story)一书中就阐明了爱是一个个故事,而故事又是可以分类的。<br />

  那么,爱到底是什么呢?爱是一门艺术吗?爱有没有规律可循呢?<br />

从另一个角度来讲,也许你曾经付出过,但是你有没有想过,你的付出是不是别人所能够接受的,是满足自己想象的付出(所谓的浪漫付出),还是符合对方实际需求的付出。因为我们每个人都会自觉不自觉地首先考虑自己的利益,然后才考虑别人的利益。<br />

  因为患得患失,每一个人都期待着别人先付出,自己再付出;或者自己付出了一点儿就持观望态度,等待对方的反应。要知道,没有人是傻子,你若想得到,必须先付出。就像老子《道德经》里所说的:&quot;欲先取之,必先予之。&quot;<br />

  电影《阿甘正传》中,阿甘对珍妮说过一句话:I am not smart,but I know what love is.(我不聪明,但我知道什么是爱。)真爱究竟是什么呢?值得每个人思考。  <br />

  关心是对对方成长过程的积极的关注和爱护,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如果缺乏这种积极的关心,就没有爱。想激发对方的爱情,一两次短时间的关心是无济于事的,这只是一种短暂的情绪,而不是真正的关心。关心总是通过一些小事去体现。女人往往通过一件件小事来鉴别男人。很多恋人之间出现问题,都是因为彼此关心不够所导致的。<br />

  人们的情感就像海水一样起起落落,有高有低,爱情也不例外。我们会发现一个很有趣的现象,恋爱开始时,往往是有一方处于情感的低潮,而且基本上是处于情感下降的最低点,也就是快要到达情感低谷的时候。从情感的能量来说,这时候人们最渴望被关心,哪怕一句温柔的话语,一个关爱的眼神,一件在平时看来根本不起眼的礼物,一个及时的电话,一条自编的短信,一次偶然的邂逅,一把雨伞,一辆破车嘎吱嘎吱的声音,一阵熟悉的脚步,一首感人的歌曲,一个轻轻的吻,等等,都能让人感动。轰轰烈烈地示爱无疑是一种爱的表达方式,而平淡中的关心和体贴也能让对方感动不已。<br />

尊重就是能够客观地、实事求是地正视对方和自己独有的个性,包括优点和缺点。尊重对方就是要帮助对方认识自己,发现自己,并使自己更好地成长和发展。尊重对方就应该接受对方本来的真实面目,而不是按照自己的意愿改造对方,以使对方成为自己希望的样子。<br />

  如果爱情失去尊重,人们往往容易打着&quot;责任心&quot;的旗号去达到控制对方和奴役对方的目的。如果没有了尊重,那么责任就很容易堕落成支配和占有,成为人们满足控制欲的借口。<br />

尊重也不仅仅是一种意愿,更是一种能力,一种态度。要做到真正地尊重别人,我们自己首先要有独立的人格,完善的心智,只有这样,我们才不需要通过控制和利用对方来证明自己的存在,尊重对方才成为可能。爱别人就应该让他以自己的方式和为了自己去成长,去生活。<br />

<br />

如果不了解对方,那么想尊重对方就是不可能的;如果不以了解为基石,关心和责任都会是盲目的;如果没有关心的激发,这种了解就会是空的。<br />

  作为爱的要素之一,同等深度的了解就是要洞察到对方的内心,而不是皮毛。要想达到这种了解程度,我们必须超越自己的关注点,而完全从对方的立场出发。<br />

  爱是一种亲密关系,是以依附类型为基础的。我们只有深入地了解别人的内心世界,才有可能与别人发生亲密关系;而要了解别人的内心世界,首先要了解我们自己的内心世界。<br />

  比如说,沟通的有效性取决于这些话发自内心的深度,而不取决于个人的意志。在双方息息相通的情况下,发自内心的话会触动对方同等的内心深度。一个只知道搞笑的人,是不会懂得交响乐气势的宏伟的。一个没有丰富情感经历的人,口口声声说&quot;我能理解你的情感&quot;,这显得多么的肤浅。<br />

<br />

综上所述,我们所理解的爱具有五要素:积极的给、关心、责任心、尊重和同等深度的了解。这五要素相辅相成,在一个心智成熟、人格完善的人身上,我们可以看到这些要素的集中体现。成熟的人能够创造性地发挥自己的力量;成熟的人只想得到自己为之付出劳动的果实;成熟的人放弃了全知全能的自恋幻想;成熟的人拥有一种以自己的内在力量为基础的谦恭;成熟的人深知自己,经常与自己内心最真实的感受进行对话,获取内在的力量。这种力量是坚实的,最靠近土地的;这种力量能够使他进行真正的、有创造性的给,并自然而然地激发别人的爱。<br />

  爱是一条认识生命秘密的途径,爱是对他人的积极洞察。在爱中,探寻秘密的欲望会通过结合得以平息;在爱中,通过奉献自己和深入了解对方,我们发现了自己,发现了人类。<br />

  二、爱的表现形式<br />

  爱不仅是同特定对象的联系,更多的是一种人生态度和人格倾向。大多数人都认为,爱是由爱的对象构成的,而不是爱的能力的体现。这其实是对爱的一种误解。<br />

  爱是一种不只针对某个人而是针对所有人的倾向,并不是说,根据爱的对象划分的几种类型的爱之间没有差别。从表现形式分,爱有博爱、母爱、性爱、自爱、自私自利的爱、忘我的爱。<br />

  博爱是一切爱的基础。母爱决定了人的依附类型,对一个人的爱情影响至关重要。一个缺少母爱的人必然在今后爱的长河中积极渴求。两性之间的爱必然涉及性爱。自爱是爱的根本,一切有能力爱别人的人必然首先要爱自己,爱自己与爱别人不可分割。人们往往把忘我的爱当作一种伟大的爱来赞美,其实这里有不少的误区,我们将在下文加以澄清。<br />

  1.博爱<br />

  博爱是一个人拥有强大的爱的能力的一种表现。那些真正有生命力的爱都是基于博爱的。我们经常能听见这样的评价:&quot;我为什么爱他?就是因为他有博爱的精神。我不希望我爱的人太斤斤计较,不关心周围的人。&quot;<br />

  爱情虽然是两个人的事情,但是其基础却有赖于一个人的博爱精神。正如一座高楼,一定是建立在牢固的地基之上的。那些永恒的爱情也一定是基于博爱精神的。<br />

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爱并不是单单对一个人的爱,爱的本质不是爱的对象问题,而是爱的能力问题。一个人仅仅对一个特定的对象爱得发疯,其实质是肤浅的。因为对象可以消失,难道对象消失了,爱就不存在了吗?<br />

  我们倡导的爱应该是这样的:我因为你爱所有的人,我透过你爱整个世界,也爱我自己。<br />

  博爱是对所有人的责任感、关心、尊重和了解。只有以博爱为基础的爱才有可能长久,才有可能成为伟大的爱。《第九交响曲》成为最伟大作品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它高唱天下兄弟本是一家的博爱精神。<br />

  离开了博爱,一切爱的形式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br />

在所有的爱中,博爱是基础,自爱是根本。我们平时所说的&quot;自尊自爱&quot;,就是这个意思。一切有能力爱别人的人必定也爱自己,爱自己和爱别人是一枚硬币的两面,是一个不可分割的统一体。<br />

  一个有爱的能力的人,首先有能力为自己的生活、幸福、成长和自由负起全责。只有在这种自爱的基础上,他才有能力去关怀别人、尊重别人和了解别人。

如果一个人有能力创造性地去爱,那他必然也爱自己,他会了解自己的真实感受,并且尊重自己的这种感受。<br />

  电影《简·爱》中,简·爱对罗切斯特说:&quot;你为什么要跟我讲这些?她跟你与我无关。你以为我穷,不好看,就没有感情吗?我也会的。如果上帝赋予我财富和美貌,我一定要使你难于离开我,就像现在我难于离开你。上帝没有这样。我们的精神是同等的,就如同你跟我经过坟墓将同样地站在上帝面前。&quot;<br />

&nbsp; &nbsp;  这段话完美地诠释了一个人该如何自尊自爱。<br />

  现实生活中,有些女孩子把爱情当成商品跟男人交换,她们公开叫卖自己的美貌,需要找一个拥有多少资产的男人。而且有意思的是,她们的家人居然支持这么做。不知道有哪个&quot;穷&quot;得只剩下钱的男人会娶这样的女人,但是可以肯定的是,高尚的男人是肯定不会娶她们的。因为这样的女孩子把自己当做了一个明码标价的商品,连最起码的自尊自爱都抛弃了。一个不自爱的人怎能赢得别人的爱呢?<br />

  自私自利的人看起来似乎是很爱自己,实际上他们并不是真正地爱自己。<br />

  自私自利的人,他们所有的付出都是为了得到,他们的付出都是一种&quot;投资&quot;,而不是&quot;消费&quot;;他们体会不到给的快乐;他们的付出具有强烈的、要求及时回馈的目的性,这种带有强烈目的性的付出本身就是不快乐的。不快乐的付出,也不能引起他人内心深处真正的共鸣;即使有回报,他人的回报也是不快乐的。<br />

  自私自利的人,追求每次的付出都能得到回报。这样的回报会让他们产生错觉,以为只要用这种方式&quot;付出&quot;,就能达到心中的目标。这样的方式在商业领域是必须的,也是可行的;但是在爱的领域,却往往碰壁。因为他们不懂得爱的付出的过程是快乐的,无条件的。只有快乐地付出,才能真正激发别人内心深处的情感需求。<br />

<br />

在大多数情况下,&quot;忘我&quot;往往被看做是具有高尚品质的体现。忘我的人一无所求,只为别人活着,而且为不重视自己而感到自豪。我们经常听到这样的话:&quot;我付出了所有……我都……他竟然……没想到……&quot;因为即使他们那样忘我地付出,他们同周围人的关系仍然不令人满意。<br />

  忘我的实质是没有自我,不接纳自我,生命的价值只能借助别人来体现。一个不接纳自我的人也做不到真正地接纳他人。这种忘我地付出没有尊重他人生命的自主性,忘我的背后往往是极强的控制欲。所以忘我的人受到的伤害也是致命的。在爱的领域,尤其如此。<br />

  爱情一定伴随着一定程度的&quot;情感卷入&quot;,但是这种&quot;情感卷入&quot;是以保持自己的人格独立、尊重他人的人格独立为前提的。而忘我的爱是建立在丧失人格独立的基础上的,相应的也抹杀了他人的人格独立,因而结局往往是悲剧性的。<br />

  很多时候,人们往往把如痴如醉、疯狂的爱恋看做是强烈爱情的表现,实际上这种爱情是不成熟的。一个具有爱的能力的人在经历美好爱情的同时,不会放弃自己的独立生活和正常的社会关系。<br />

  忘我的爱还有多种表现形式:刻意地通过工作或者参加各种活动来填满自己的时间;从不敢静下心来审视自己内心的真实感受;不能享受孤独。<br />

在每个时代,爱都有其特征。我们这个时代,爱的特色是什么呢?或者反过来说,为什么唯独我们这个时代会出现恋爱难的问题?为什么恋爱成了一种社会问题,而不仅仅是个体的问题?为什么那么多的中国家长不亦乐乎地为儿女征婚,而孩子们却一点儿也不领情?为什么那么多优秀的青年男女在不断地加入大龄单身者的队伍?为什么离婚率越来越高?为什么没有界限的表面接触看似美丽却终究什么也得不到?为什么物质发达了,人们的亲密感却减少了?等等。现在的爱到底是怎么样的?<br />

比如,现在流行的一种现象:两个刚刚谈恋爱的人就互称&quot;老公&quot;&quot;老婆&quot;。那么请问,结婚以后又该怎么称呼对方呢?若女人接受了&quot;老婆&quot;这个称呼,那么别人就有权利要求&quot;同居&quot;。可是女人又感觉同居不合适。也许女人会认为,&quot;那只是随便说说而已&quot;。但是语言是有界限感的。一个口口声声叫自己的男友为&quot;老公&quot;的女人却拒绝&quot;同居&quot;,那么对于男人来说,会不会产生&quot;你是否真的爱我&quot;的怀疑呢?<br />

  语言的模糊性必然导致行为的不可捉摸性。女人往往用所谓的&quot;女人心海底针&quot;为自己不负责任的言行开脱,这也就难怪男人有时候只好靠&quot;武力&quot;来&quot;征服&quot;了。<br />

  女人有时候期待着一种两全其美的境界:&quot;男女朋友做不成,总能成为朋友吧?&quot;我们不能说这种情况不存在,但实际操作起来很难。有些时候,人性的贪婪在女人恋爱时表现得尤其充分。其实,男女朋友与好朋友的界限就是一层窗户纸,很薄,把握不好,双方都是很容易受伤的。<br />

  爱的界限感不明确还表现在:可以同时爱上两个人。其实一个人爱上的是两个人的优点。而且存在一种幻想:要是这两个人的优点能集于一身就好了。这样的人往往把自己比作如来佛,可以有大爱。须知,世上没有完美的人,一个人的优点和缺点就像一枚硬币的两个面,是并存的。接纳就意味不仅接受对方的优点,也要接受对方的缺点。从根本上来说,这种人看似对他人要求高,不接纳别人,其根本就是不接纳自我。只看到自己优秀的一面,没有看到自己的缺点。<br />

  爱的界限感不明确还有一种常见的表现形式,就是在&quot;找一个爱我的人&quot;还是&quot;找一个我爱的人&quot;之间徘徊。假如你找到了既爱你同时你也爱的人,这值得庆贺。但是大多数人恐怕只能选择其中之一。如果形势需要你做选择的时候,你必须做出明确的选择。若只是一味地犹豫徘徊,不接受现实,必然会带来很多麻烦,而且后患无穷。因为爱需要唯一,爱需要界限感。一个本身就没有爱的界限感的人,其结果就是搬起石头来砸自己的脚。<br />

  爱的界限分不清,会给双方都带来危害。

2.透过投射满足自己对真爱的渴望<br />

  (1)投射到爱情消费品中<br />

  (2)通过时间的转移进行投射<br />

  3.吊带裙现象<br />

  4.缺乏直面冲突的耐心和勇气<br />

每个人都在寻找自己的最优解,这是当今婚恋领域中大龄单身青年越来越多的一个重要原因。这样做其实是把自己推进了一个死循环。这种人常常把感性和理性的东西平等对待,这是一种完美主义的死结。什么都想得到,最后的结果往往是什么都得不到。当我们用很势利的眼光看别人时,我们能找到不势利的人吗?当我们给爱情掺杂了过多的物质条件时,奢谈真爱在哪里有什么意义呢?<br />

  快餐很好吃,又快捷又实惠。快餐业的发达说明社会效率提高了。那么,爱情呢?可不可以快餐化?人们能不能将谈恋爱的效率提高?闪婚一族、8分钟交友会的火爆是不是证明爱情快餐化的时代到来了?<br />

<br />

恋爱是个非常复杂的过程:要浪漫,要沟通,要吃饭,要看电影,要牵手,要吵架,要分分合合。而最终只有两个结果:要么结婚,要么分手。既然结果早就注定了,那为什么要搞得那么复杂呢?这让我们想起一则笑话:辛弃疾幼时聪慧顽皮。某冬,天下雨雪,私塾的先生闲暇目眺窗外,自言自语:&quot;老天下雪不下雨,雪到地上变成雨,变成雨来多麻烦,不若当初就下雨。&quot;辛弃疾驳先生说此言差矣,遂以示纠偏而谓之曰:&quot;人人吃饭不吃屎,饭到肚里变成屎,变成屎来多麻烦,不如当初就吃屎。&quot;师无言以对。<br />

  很多人已经把谈恋爱当作了一种必经的仪式了。既然是纯粹的仪式,那为什么不能格式化、程序化呢?由此还能提高效率,就如上文中那位博士的观点。持这种观点的人根本不懂感情,根本不懂享受感情的交流过程。有爱就有伤害,但正是因为有伤害,我们才能成长,我们的人格才能成熟。我们应该感谢恋爱的过程,不管这个过程是甜蜜还是苦涩,它都教会了我们很多。<br />

  跟谁结婚都一样<br />

  现在有些人羡慕我们父辈的婚恋模式?为什么?因为虽然父辈们大多没怎么谈恋爱便结婚了,婚姻状况却都还不错。现在的年轻人谈来谈去,似乎也并未找到真爱。跟谁结婚都一样的观点由此而生。<br />

  不知道选谁,好像每个人都不错,与其谈得辛苦,还不如掷骰子呢,或者干脆由父母代劳吧。当然,持这种观点人不在少数。他们不缺少爱的对象,但是就是不想结婚,也不知道跟谁结婚好。他们似乎已经丧失了爱的能力,至少丧失了爱的辨别能力。渐渐的,他们的眼里只剩下了物质。他们谈来谈去,全然没有了感觉。没有钱,没法恋爱;有了钱,又怀疑恋爱对象的动机,所以大多不恋爱的人的理由就是,还没有足够的资金来谈恋爱。而当这些&quot;穷人&quot;变成了&quot;富翁&quot;之后,在面对大量的爱的对象时,又找不到了爱的感觉。<br />

其实,爱情是一种生命力的成长过程,是随时可变的,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就像花儿虽好,也要经历春夏秋冬的变迁。没有经历变化的爱情往往不会走到终点,双方也很难迈入婚姻的殿堂。<br />

  相爱容易相处难,恋爱需要经营。这不仅对整天吵来吵去的恋人是个提醒,同时也需要那些表面上令人很羡慕的恋人们好好注意。<br />

  平平淡淡无疑是一种境界,但是这种境界恐怕还是要经历了轰轰烈烈的风雨,方显得可贵。因此,爱情的阶段性无疑就成了很重要的环节。与其我们慨叹人世间是否有真爱,慨叹第三者抢夺了我们的爱情,还不如提高我们爱的能力和人格魅力,这才是根本之道。<br />

<br />

爱情是社会文化的一个理想化概念。人们对爱情,尤其是浪漫的爱情颇感兴趣,赋予了爱情神话般的色彩。美国的伊莱恩·哈特菲尔德和艾伦·贝莎伊德通过研究总结出4个爱情神话。<br />

  神话之一:一个人对于自己是否恋爱能够清楚地知道。<br />

  神话之二:爱情不受人的控制。<br />

  神话之三:真正的爱是直到永远的。<br />

  神话之四:爱情能够克服一切问题。

最新评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