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家园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移动社区

搜索

高考填志愿,未来哪几个专业增速最快?

发布者: xkai2000 | 发布时间: 2024-6-26 23:23| 查看数: 23| 评论数: 0|



作者:香帅团队

来源:香帅的金融江湖(ID:xiangshuai-finance)

6月,又是一年一度的高考季。

有1353万高考生踏入考场,最近也有不少朋友问我,孩子选什么专业好?什么专业就业好?

看看今年大学生们的就业情况,不容乐观——

智联招聘在今年3月下旬至4月中旬做了高校毕业生就业竞争力调查,调查结果显示仅有48%的学生成功拿到offer。而今年有1170万毕业生迈出大学校门,这就意味着有超过600万毕业生还没有落实就业去向。

为什么就业这么难?

一方面,很多企业没利润,或者在降成本,就业岗位缩减;另一方面,我国经济结构在发生长期趋势性变化,很多“热门专业”招生人数多,但已经与市场需求严重错位。

每一艘小船都会被时代洪流裹挟颠簸。除了个人努力外,一个人的命运在很大程度上还取决于历史的潮汐,一旦不小心踏进退潮的波浪,可能就要付出事倍功半的努力。所以,看清潮汐的方向是很重要的一步。

下一个十年的就业趋势是什么呢?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接下来十年的三个关键趋势,以及相关职业和专业。

01

三个关键趋势

首先,数字技术革命仍然是重塑劳动力市场的最关键趋势。

世界经济论坛发布的《2023年未来就业报告》指出,大约75%的受访企业表示,预计未来五年内会在企业运营中引入人工智能等自动化技术。由此导致的显著结果是,多达2600万个文书、记录和行政工作被数字技术淘汰。

不过,与此同时,数字技术还会催生大量新兴岗位。我们在表1中展示了2023-2027年期间增长最快的职业,其中绝大多数由人工智能和数字化驱动,包括: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专家、商业智能分析师、信息安全分析师、金融科技工程师、数据分析师、机器人工程师和数字化转型专家等等。



从这个表格,我们可以得出两条结论:

1. 虽然计算机专业很卷,但仍是不错的选择。

最近,互联网巨头们强调降本增效,首当其冲的就是大厂员工,大批员工被裁,留在岗位上的也面临福利待遇下滑,那么,现在选计算机专业,是不是相当于49年入国军?

其实并不是。数字技术革命,大概可以说是未来十年最具确定性的趋势之一。数字技术正在从前沿科技演变为基础设施,成为人类社会活动的背景。从个人角度,“技术我有,天下在手”,即使公司倒闭了,只要你有专业技能,到哪里都能找到新机会。

2. 其他专业×数字技能的复合型人才很吃香。

比如,现在金融行业最需要的,不是传统金融学、商科的学生,反而是复合背景的学生。银行业在减员,但银行信息科技人员的占比却在增加。比如,2018-2023年,工商银行员工总数从45万缩减到42万,但科技人员数量却从1.5万人增加到3.6万人。

因此,金融专业和计算机专业的双修会让学生在职场上抢跑一步。行业和职业内涵的打碎重塑,其实对“专业”是一种重新定义。现在各大学校纷纷推出“金融科技专业”,本质上还是金融视角,加点“科技”的碎料,不会给人带来更高的职业溢价。但是编程,信息处理等技能,是数据驱动的金融科技的核心技能。现在美国好几个超大的量化基金,金融专业的人少——大部分是统计学,数学系,和计算机博士。

再比如表格中的商业智能分析师,大家可能比较陌生。这是一个什么职业呢?

商业智能分析师就是具备数据分析能力,能够借助大数据和AI工具来挖掘市场和行业趋势,帮助企业管理者做出更加科学的商业决策的人。这也是商科与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的交叉学科。根据美国劳工统计局的数据,到2026年,对商业智能分析师和管理人员的需求预计将飙升14%,而对数据专业人员的总体需求将在同年攀升至28%,这超过了几乎所有其他职业的预测。

第二个大趋势是国家战略——农业、绿色、出海。

我国在“十四五”规划(2021-2025)中首次放弃了数字增长目标,转而强调自给自足,“安全”频频出现在政策文件中,粮食安全、能源安全、供应链安全都是重中之重,这对大家的职业选择也很有指导意义。

比如,在粮食安全方面,现在的农业不再是“面朝黄土背朝天”了,而是无人机在天上飞、自动化机械在地上收割,智慧农业、育种技术,都是国家政策和市场需求聚焦的领域。这意味着,各种资金和资源的大量涌入,职业发展前景看好。农业研究人员、育种师的招聘月薪都在9000元以上,五年工作经验的薪酬增速也在70%以上。放眼世界,也有类似的趋势,《2023年未来就业报告》称,农业专业人士的职位,在近年预计实现15%-30%的增长,即创造400万个新的工作岗位。

在能源安全方面,我国正在大力发展“风”“光”“锂”“氢”“气”等新能源,在新能源项目的建设、运营和项目辐射带动产业,都需要大量的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劳动用工投入。我们从招聘数据也可以看到,光伏、风电、电池等新能源领域的工程技术人员,2022年的招聘数量都大幅上涨,与2019年相比增长一倍以上。新能源汽车工程技术人员、电池工程技术人员的招聘薪酬,也都在10000元以上。

国家政策还非常强调绿色转型。尤其是ESG领域,2022年,国资委印发文件强调,央企上市公司到2023年将全部披露ESG报告。在监管和披露要求下,上市公司、券商投行、各类咨询服务公司等都需要大量ESG人才猎聘大数据显示,2022年5月~2023年4月,ESG新发职位同比增长了64.46%。近一年ESG招聘平均年薪为31.49万元,仅次于智能制造和人工智能等领域的岗位。

(注释:ESG是环境(Environment)、社会(Social)和公司治理(Governance)的缩写,不仅是衡量企业是否具备足够社会责任感、展示公司形象的重要标准。)

比如,表1中的可持续发展专家就是ESG领域职位。什么是可持续发展专家呢?就是在商业机构、企业或政府部门工作,制定或实施可持续发展计划,例如绿色建筑建设、绿色能源转型、可持续交通或节水工程等等。

ESG人才需要哪些技能呢?要熟悉ESG原则和标准,还要掌握环境科学专业知识,还要有财务分析和数据分析能力,以及文字表达能力。正如上海财经大学校长刘元春所说:“实际上,由于ESG涉及到环保、绿色,涉及到整个的社会责任,涉及到公司治理,它是一个严重交叉的领域,所需要的人才,是超级复合型的人才。”

此外,最近两年,“出海”这个词特别火,而出海涉及的职业非常多,也非常匮乏相关人才——熟悉海外消费者文化、海外市场分析、国际法的人,以及外语熟练的研发技术人员都很吃香。猎聘大数据显示,2023年出海招聘职位同比增长为40.41%。

第三个大趋势是消费趋势——从有用性消费到有益性消费。

随着后工业时代“丰裕社会”的到来,人类的需求也日渐从物质的“有用”转向非物质的“有益”。从物质主义价值观到后物质主义价值观的变化,这也意味着消费的驱动力将从“饮食男女”走向“爱、健康、尊严”。能够服务于人们这些“有益性”需求的职业也会走上快车道。比如,近年来,宠物医生、心理咨询师、滑雪救生员、剧本杀编剧这些新兴职业都陆续进入大众视野,成为新的高薪职业。

比如“健康”领域,据估计,我国的医疗保健市场预计将从2019年的约9000亿美元(6.47万亿人民币)扩大到2030年的2.3万亿美元(16.53万亿人民币),其市场规模仅次于美国。从美国、日本的历史来看,市场规模的扩大会带来大量就业机会——从2003年到2021年,美国大类职业中增长速度最快的就是医疗保健相关职业,就业岗位上涨了100%以上。与美国经验类似,日本就业人数增速最快的行业,也是医疗保健行业和信息通讯业,从2002至2021年增长了80%以上。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深,我国医疗保健行业将会吸纳大量就业,而且有很多低学历要求的就业机会。比如比如,医美咨询师、健身教练、康复师、导乐师的招聘要求中,本科及以上学历要求占比不足20%,但招聘平均薪酬也都在7000元以上,超过了很多高学历门槛职业的平均工资。



02

重要的不是专业,而是技能

再说一点心里话,“专业选择”上可以少一点实用主义,多一点理想主义。

为什么呢?

世界变化太快,过去的经验很难预测未来。

最近几年,张雪峰立足于实用主义的报考建议在网上爆火,比如“打死不报新闻专业”,“生化环材”是四大天坑。

家长和考生们也是“指哪打哪”,导致“热门专业”分数线暴涨,而“冷门专业”无人问津。

比如,去年山东高考志愿投档呈现出以下特点:新闻传播类投档位次普遍下降;外国语言类专业,尤其是小语种专业,几乎“哀鸿遍野”。省内46所高校中有24所投档位次最低的都是外语类或者是小语种专业,有10所高校投档最低位次的专业与管理有关。而投档热门则集中在张雪峰推荐的专业——计算机、电子信息、法学、临床医学、电气工程等专业。

但是,热门专业和冷门专业都是相对的,很容易发生反转。任何大热的专业,都是要付出更多的分数,而且大热的专业就一定会造成人才供应过剩,将来的就业市场也很可能很“卷”。

而且,“热门”、“冷门”都是特定历史趋势的产物。

比如,十几年前,国际贸易、外语、金融、会计、土木工程都曾是最热门的专业,其实都是我国经济发展趋势的产物——指数级膨胀进出口贸易,资本市场的快速扩张,还有房地产热潮。

而现在,随着经济发展阶段的变化,这些热门专业都成了“明日黄花”。

相反,以前的很多冷门专业正在成为热门。很多基础学科,比如汉语言文学,以前最大的就业去向就是中小学语文老师;现在,数字技术和知识消费浪潮下,其就业面大大拓宽,新媒体编辑、文案写手、剧本杀编剧都能胜任。再比如说数学专业,在这个数字时代,很多热门职业,算法工程师、精算师、运筹工程师,乃至各行各业都需要的数据分析师,都需要扎实的数学基础,如果翻一翻华尔街量化交易部门的招聘,你会发现物理和数学专业都很抢手。

再比如,“生化环材”也在爬出“天坑”。

“生化环材四大天坑”这个说法,其实不是张雪峰首创,而是10多年前就开始流行。当时的中国制造业还处于粗放式发展的过程中,不太注重研发,更不注意环保问题。因此,很多“生化环材”的毕业生在业界找不到用武之地。

而现在,世道变了。上一波新能源汽车、新能源电池产业起飞,对化工、材料、环保专业的毕业生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而目前ESG浪潮的兴起,又给环境科学和环境工程的同学带来了站上风口的机会。

在今天这个年代,可能专业并没有那么重要。重要的不是专业,而是技能。

比如,我们团队最近在招一个运营助理,但收到很多经济金融专业学生的简历,并不合适。因为传统经济金融专业只教授理论知识,往往脱离实践,而且我们还要求公众号、视频号、私域的运营经验,还有线下活动的组织能力,因此,专业知识只是一个基础门槛,“网感”、组织能力、社交能力和学习能力才是核心。

正如纳瓦尔所说:“最好的工作与学位无关。最好的工作是终身学习者在自由市场中的创造性表达。”

18岁的孩子们,请你们做自己,找到那些自己做起来得心应手,容易形成正反馈的事情,然后用数字工具放大这个效应。

人生不是一锤定音,而是不停地洗牌重抽。大学和专业只是你人生第一张牌,第一张牌并不能决定整个牌局的结果。

最新评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