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家园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移动社区

搜索

当父母总爱“没苦硬吃”,最好的解决办法,无非这2个字

发布者: x-kai | 发布时间: 2024-7-15 22:01| 查看数: 60| 评论数: 0|



近日,有一段视频火了。

博主@真诚无价在病房遇到两位六旬老人。

在得知她们住院的原因后,觉得啼笑皆非。



穿红衣服的老人,为了去地里收40斤小麦,硬生生累得犯了病,住院半个多月。



穿花衣服的老人,也是因为收小麦累病了。

儿女心疼妈妈的身体,索性请假五天,花了4000元路费,回来把家里800斤小麦和100斤蚕豆全收了。

博主打趣说:

“老一辈主打,节约三五块,多花上千块。有福我不享,没苦我硬吃。”

视频曝光后引起不少网友共鸣。

评论区直接炸了,纷纷诉说起了自己父母的“事迹”。

有的饱含无奈,有的哭笑不得。

大多数人都不理解:

父母明明到了不用再起早贪黑的年纪,为什么就闲不下来享福?

这是诸多儿女的困惑,也是儿女与父母的矛盾所在。

今天,十点君就和大家好好聊聊那些“有福不享、没苦硬吃”的父母们。



在评论区里,看到了几位网友的亲身经历:

网友@小五月的妈妈虽然跟她住到了城里,但心里一直想着种地。

偶然间,妈妈得知河边有荒地,为了捡一块地还和别的老人发生了争吵。

妈妈有了荒地之后,每天早出晚归忙得见不到人。

有时候甚至连饭都忘了吃,还要小五月和爸爸去送水送饭。

妈妈先后买了几十块钱的种子和几百块的肥料,种了黄豆、油菜、蚕豆等很多蔬菜。

结果辛勤劳作一年,卖菜的收入除去种子和肥料钱,只赚了一块钱。

小五月感到既好笑又无奈,她让妈妈别种了,妈妈却还是干得不亦乐乎。



网友@白白的爸爸每个月有五千多的退休金,按常理应该生活过得不错,爸爸却格外节省:

冬天洗碗舍不得开热水器,非要硬扛着用冰凉刺骨的冷水。

结果硬生生地把手冻出了冻疮,又红又肿又痒,先后治疗了几次才好。

网友@楼上小虫子的妈妈爱捡废品,纸盒子、矿泉水瓶等堆满了家里的各个角落。

无论家人怎样劝说,妈妈每天都会出门捡废品,看到垃圾桶就翻。

有一次,妈妈因为拖的废品太重导致腰骨折,住院花了三万多。

还有次被自己捡的一块废铁砸中脚导致血栓,先后做两次手术又花了四万。

可即使这样,妈妈还是非要捡废品,对之前的教训置若罔闻。



父母老了之后似乎很固执,总是对那些我们看不起眼的“廉价劳动”情有独钟。

明明是得不偿失的事,他们却干得格外起劲。

明明是毫无意义的事,他们却时刻记挂在心。

我们希望父母歇一歇,不用再流汗吃苦,可他们却像叛逆小孩一样,停不下来。

父母好像变了。

以前精打细算的他们,如今却连简单的得失都算不过来。

可现实真的是这样吗?

或许我们应该慢下来:

看看他们的初衷,听听他们的想法,想想他们的最终目的。



网友@小草曾问老爸:

“你种地是为了什么?奋斗了一辈子,退休后不应该好好享受吗?”

老爸笑了笑回答说:

“人活着就要干,种地不是为了赚钱,就是为了找点事干。”

我们时常以为,父母爱折腾无非是为了一点菜钱、米钱。

却忘了父母在温饱之外,也会有其他的需求。

就像武汉那位因边卖鸡蛋边看书而火出圈的70岁老人。



老人是武汉高级中学任教30多年的物理老师,有不错的退休工资,有足够的文化学识。

他一天卖鸡蛋的钱,或许还买不了手中那本英文原版物理书。

但他退休后坚持摆摊卖鸡蛋,就是为了让生活更充实。

我们常用“经济价值”来衡量父母的选择,殊不知父母老了之后更在乎“精神价值”。

父母辛劳了半辈子,早已适应了忙不更迭的节奏。

在还能动的年纪,他们不想早早成为“无用的闲人”,更不想成为儿女的“负担”。

博主@赵公子和多数儿女一样,把父母接到城里安享晚年,怎料父母却总想工作。

“我每月都给父母生活费,他们完全没必要工作。”

但架不住父母的坚持,赵公子便让他们在自己公司的食堂帮厨。

结果,父母嫌食堂工作太轻松,又私自找了些做手工配件的活。



赵公子帮父母算了笔账:

一个小时赚5块钱,一天做5个小时也才25块钱。



然而父亲却说:

一个人一天挣25块,两个人就是50块,一个月就有1500元。

“趁着我们还能赚钱养活自己,儿子给的生活费都替他存起来了。”

父母的爱就是这样,我们看的是眼前,他们考虑的是未来。

正如有句话所说:

所谓父母,就是那个不断对着背影既欣喜又悲伤、想追回拥抱又不敢声张的人。

父母年迈了,但他们的爱从未褪色,依旧无声且浓烈。

或许在我们看来微不足道,但对他们而言却是必不可少。

所以让他们安然等待我们反哺,无疑是宣告他们没有了疼爱我们的能力。

父母种地、卖菜、摆摊 、捡垃圾的价值虽然不大,但不可否认:

这是他们为数不多力所能及的事了。

不管我们是否看得起,不管我们是否需要,都不能无情地否定这一切。

父母有权选择自己的晚年生活。

为精神满足也好,为儿女着想也罢,都是他们的自由。



父母与儿女成长于不同年代,有着不同的生长环境,生活观念不同在所难免。

矛盾的来源往往不是儿女不体贴,也并非父母太执拗。

而是时代的大山隔在了中间。

很多时候,纵使我们拼尽全力也未必能推倒这座大山。



对此,演员李飞就曾深有感触。

小的时候,妈妈靠卖鱼把李飞养大,供他上大学读书。

所以当李飞事业有成后,便希望妈妈能停下来多享享福。

然而妈妈根本闲不住,不仅自己种菜,还摆摊卖鱼,有时还去捡废品。

李飞曾多次劝阻妈妈都无济于事。

后来有次李飞实在无计可施,便发火砸了妈妈的卖鱼盆和称。

此后妈妈虽然不再去卖鱼、捡废品,但每天都不开心,时常一个人闷闷不乐地坐着。

李飞看见妈妈这样心里更难受了,他问妈妈为什么非要找些事做?

“如果我能做到80岁,就能给你攒够100万。”

李飞听完心中涌起一股强烈的暖流,他感动地说:

“有这样的妈妈,是我一生的福气。”

其实李飞早已不差妈妈的这些钱。

但一直被疼爱挂念的感觉,自始至终都是父母给儿女最好的礼物。

自此李飞下定决心:

“只要妈妈快乐,她做什么事情我都支持,哪怕去捡垃圾。”



后来,李飞空闲的时候会和妈妈一起到市场摆摊,陪着妈妈一起卖鱼。



有时,妈妈捡的废品太多,李飞也会帮忙整理,然后开着车带妈妈去卖废品。

纵使有时累得浑身是汗,豪车被塞得满满当当,李飞也没有过怨言。

《礼记》中写道:“孝子之养也,乐其心,不违其志。”

大意是真正的孝道,是让父母开心,尊重他们自己的意愿。

打破观念壁垒,从精神上尊重父母,远比生活物质上的孝顺更难得。

很多时候,我们以为的好生活,未必是父母期望的。

躺平于我们而言是幸福、是向往,但对于从艰苦年代走来的父母,却犹如一剂“毒药”。

他们害怕自己无事可干,害怕自己失去价值,更害怕无力再疼爱自己的孩子。

身份不同无法强求观念一致,不如尊重父母的选择,让他们做自己想做的事。

人活一世,难得开心,父母脸上有笑容比什么都珍贵。



父母与儿女的养老观念矛盾,归根结底都是因为爱。

儿女希望父母康健、闲静,父母盼着儿女无忧、富足,各自都想为对方出一份力。

这看似是矛盾,其实更是家人之间的双向奔赴,是难能可贵的幸福。

有句话说得好:

家是以爱为圆心,幸福为半径的一个圆;家只会付出,从来不会向我们索取。

只有在家人之间,才会存在无私的付出和疼爱,我们应该庆幸和珍惜。

身为儿女,不妨对父母多些包容,尊重父母选择的生活,关心但不过多干涉。

作为父母,也请体谅儿女的孝心,别让儿女太担心,劳作之余务必顾好身体。

以关心为起点,理解为养分,尊重为终点的爱意,才是对亲情最完美的表达和诠释。

点亮【在看】,愿所有父母身体康健,笑度晚年,也愿所有儿女和父母都能实现双向奔赴。

作者 | 李可沫,个人公众号:可沫姑娘。

主播 | 闻悦,爱唱歌的主持者,公众号:听闻悦。

图片 | 视觉中国,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最新评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