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家园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移动社区

搜索

妈妈一旦开窍,孩子就是黑马

发布者: scarecrow | 发布时间: 2024-7-17 23:01| 查看数: 56| 评论数: 0|

孩子是一面镜子,映照出父母的模样。

父母先学会改变自己,再去影响孩子成为期望中的人。

作者 | 夕晨

来源 | 帆书 樊登讲书(ID:readingclub_btfx)

网络上有位妈妈发起一个提问:“怎么样才能让孩子听话?”

众多评论中,有一个高赞的回答:“先改变你自己。”

父母总是希望孩子听话,但经常忘了听孩子的话。

其实爱是动态的,需要彼此之间的尊重和沟通,不应该是父母单方面的付出和牺牲。

如同樊登老师说:

“在管教孩子的过程中,如果你使劲特别大,感觉特别累,孩子也特别痛苦,那一定是方法错了。”

孩子如同一面镜子,映照出父母的模样。

你想要孩子成为那匹奔驰在人生赛道上的黑马,就要成为能够引领孩子前进的智者。




妈妈一开窍

孩子更优秀

很多人都有这样的感受,自从当了妈妈,生活就一路伴随着焦虑:

是看到别人家的孩子一出生就上早教的焦虑;

是孩子刚上幼儿园就有妈妈在关注幼小衔接课程的焦虑;

是身边很多家庭都在为孩子的学区房做准备的焦虑;

是孩子还没出生时希望他们只要平安健康就好,到孩子成长的路上看到别人家孩子的优秀,不断地要求他们一定要争气做第一的焦虑。

然而,父母焦虑之下的养娃,不仅无用还会给孩子带来一种不安全感。

他们在孩子耳边絮絮叨叨自己的焦虑,以为可以激励孩子,实际是在破坏孩子的自信心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我的表姐就是一位典型的焦虑型母亲。

她的儿子小叮当上小学5年级,对学习总是提不起兴趣,成绩也始终在班级末尾徘徊。

每当看到儿子懒散的样子,表姐就怒火上来,大声呵斥。

她的情绪如同火药桶,一点就着,家里的气氛也因此变得异常紧张,甚至表姐体检时出现了甲状腺结节。

医生告诉她,这是长期情绪压抑导致的内分泌失调。

看着镜子中憔悴的自己,表姐开始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

一天晚上,表姐坐在窗边,看着窗外繁星点点,回想起自己小时候,在父母的严格要求下长大,但那种压力让她倍感压抑,很想逃离父母。

那一刻,表姐仿佛开窍了。

当儿子再把全是叉叉的卷子,习以为常地拿到表姐前准备挨批时,表姐一改往日“泼妇”样子,而是对儿子说:“没关系,这次比上次多了五分了。”

儿子感到疑惑地看了看表姐,表姐继续说:“学习是你的事情,妈妈以后不再过多干涉你,但是你需要帮助可以跟妈妈说。”

后来表姐真的就只管孩子生活起居的事,孩子的学习不再干涉,家里的气氛变得轻松起来。

小叮当也感受到了母亲的变化,妈妈不会再因为心情不好时不时对他吼骂,他开始敞开心扉主动跟妈妈探讨试卷上的题目哪些是粗心,哪些是不会的,渐渐成绩也有了明显的提高。

教育孩子不是一味地严格要求,而是需要理解和引导。

只有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关爱和支持,他们才能茁壮成长。

在亲子关系中,当妈妈不再执着改变孩子,拥有稳定的内核时,孩子更能找准人生的位置去实现人生价值,从而变得更加优秀。




爱是顺应其性

非随我愿

有一次参加育儿讲座,台上老师提起一个问题:年轻人最怕父母说什么?

台下一位同学的回答引起了我的共鸣:“当父母说为你好。”

他说:小学的时候,父母总用“为你好”理所当然地给他报了好几个培训班,让他一个不落下。

中学的时候,父母也是用:“为你好”干涉他的一切兴趣爱好,让他专心学习。

大学的时候,父母继续用“为你好”让他选择离家近,自己却一点也不喜欢的专业。

后来我习惯了父母的“为你好”,忘了自己也是有思想的。

其实,父母对孩子的爱应该是让他们羽翼丰满,而非用爱捆绑住孩子为你所用。

电视剧《承欢记》里,麦承欢妈妈的爱真的让人太窒息了。

她是个整日围着家庭儿女团团转的家庭主妇,特别是对女儿承欢爱过了度,没有边界感。

在承欢和富二代前男友已经分手的情况下,妈妈却以“为你好”的名义,编织借口把女儿带到了订婚现场。

女儿发现问题后拒绝妈妈的做法,最终妈妈的一个巴掌成为母女二人不可抹去的一道伤疤。

直到后来母女俩一次深入谈心中,我们才发现妈妈对承欢窒息的爱,是因为自己的原生家庭让她受尽委屈,所以她发誓以后有女儿一定要给她全部的爱。

然而,如果妈妈的爱太满,满到溢出来就会变成孩子的束缚。

其实,父母的爱有很多种表现形式,但爱在一个孩子身上具有能量作用的只有一种,那就让孩子变得更独立,更强大。

胡适先生曾说:“我养育你,只不过是血缘使然的生物本质,并非恩情,所以你无需报答我,反而我要谢谢你的参与,我的生命才更完整。”

每个孩子都有其独特的个性和潜力,他们不是父母的翻版,而是拥有自己生命力和创造力的独立个体。

而父母对孩子的爱应该是顺应其性,非随我愿;是期待他们飞向更高,更广阔的地方,而非困在身边,为我所用。




想要孩子成为什么样

父母就要什么样

苏联名教育家马卡连柯说:不要以为只有你们对孩子教导的时候才是教育,其实日常生活中的每一瞬间,都是在教育孩子。

网上@点妈分享了一段身边的故事:

“小张在一家外企工作,刚进公司满腔热血,每天早出晚归,工作效率也是非常高的,但随着儿子的出生,小张对工作的激情渐渐褪去。

他把重心全放在孩子身上,因为工作效率的降低,领导逐渐将他的工作转移,但小张并没有危机感,想着能混一天是一天。

孩子渐渐地长大,要高考了,可儿子对学习一点也不上心,小张一心想让儿子考重点大学,看别人请家教,他也给儿子请。

面对小张不断地逼迫学习,儿子进行了反抗。

小张对儿子说:“别人想请家教都请不起,你别身在福中不知福,没有上进心让我太失望了。”

儿子则反驳小张:“爸爸,你每天都督促我学习,可你每天就坐在沙发玩手机,看电视,你也没有上进心不是吗?”

小张听了儿子的话一下子愣住了,他没有想到儿子对学习的积极性不高,是因为自己没有以身作则。

为什么艺术家的孩子,教授家的孩子一般都比较聪明?

并不是因为基因遗传得好,而是因为父母首先强大自己,给孩子树立了好榜样,孩子长期跟着学习,形成了同样的习惯。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榜样,是孩子品行的来源,不要对孩子抱有什么期望,不要把自己的欲望加在孩子身上。

想让孩子好好读书,就自己先读书;想让孩子礼貌待人,就自己学会尊重别人。

父母给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并积极引导他们向目标努力。

如果想让孩子成为乐观向上,勤奋好学的人,父母就应该充满能量,积极鼓励孩子探索知识,给予他们正面的反馈。

这样孩子才能在我们的影响下成为我们期望的人。




曾看过一位妈妈发的一段微博,深有触动:

“我不是一个完美的妈妈,心安理得地休息,安排独处时间,热爱这个‘热爱自己’的自己,做一个60分的妈妈,做一个过得去的妈妈就好,不求完美。”

在养育孩子的道路上,每一位父母都是探索者,面对孩子的每一个阶段,我们都需要调整心态,用爱和理解去包容他们。

有时候孩子调皮、好动、自律,都是他们成长的一部分,只要父母保持平和的心态,用智慧和耐心去指引他们,就会发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

育儿是一场修行,更是一段爱的旅程,让我们用平和的心态,陪孩子健康茁壮成长。

点个「在看」,与所有家长共勉。



*来源:帆书 樊登讲书(ID:readingclub_btfx),欢迎关注帆书 樊登讲书公众号。加入我们,和6000万书友一起,听懂好书,生活更好!

*本文部分图片来源于图虫创意。

最新评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