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家园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移动社区

搜索

博士车祸身亡是否值得小题大做

发布者: 梦儿 | 发布时间: 2010-4-3 18:21| 查看数: 1381| 评论数: 2|

华中科技大学一位博士回家过年,离大年三十仅两天,不幸过街被车撞倒当场殒命,肇事司机逃逸。武汉晚报以一篇名为《博士回家过年被撞身亡,警方悬赏两万差逃逸司机》的新闻,通告天下,悬赏纳犯。标题可见,醉翁媒体的用意不在悬赏,不在破案,而是用博士这个当今备受争议的名头领衔点睛,一把扼住了时事的喉舌,一松一紧,是非标准,全由民众网友评判。然而,按照人们的一般理解,车祸身亡的人很多,为什么博士遇车祸就成了新闻?这是争论的焦点,媒体以博士之名吸引眼球是否有点小题大做?

观望当今人才培养体系,研究生教育的扩招,学历崇拜的抬头以及就业压力等因素影响,博士头衔常见诸各个报头电视,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诚然,博士是最高学历的代表,是有着美好前途的知识分子,是为国家社会做大贡献的后备军。但是,他们的一举一动充满神秘也充满监视,他们因为智识清高被大众仰望崇拜,而在我国高等教育环境相对落后的处境中,博士群体不乏有人身陷生存困境,时常让他们在一般人眼中显得更加异类。博士既然通晓古今,其社会评价自然是高于一般学历的人,民众也会以更高的要求去评判拥有学术界最高学位的人,包括其学识和道德。所以话说回来,人们对此事件的着眼点,无独有偶,难免扯上了教育,从逝者的博士头衔论及如今教育的悲哀,虽有些八杆子打不着的牵强,但媒体也的确提出了一个值得人们思考和斟酌的现象——博士生的生存关照与博士学位的价值评判。

案发以后,有人叹国家培养博士不易,冤死车轮不值;有人贬博士缺乏安全意识,白费多年读书;有人直指媒体标题党,有造噱头之嫌,称博士命,不比他人贵,不足挂齿;仅就此事的偶然性来说,它是不可预知的突发事件,感叹冤者命丧车轮客观上不可避免也好,苛责其主观上存在过失而致命也罢,博士意外遭遇惨案本无可厚非,况且新闻并没有清楚地描述事件经过,对于不明真相的群众来说,粗略地非议如同隔靴搔痒,也是对逝者及其亲友家属的无礼。而此事件所引申出社会中对博士身份的菲薄,以及被媒体妖魔化的怪现状,却是值得去化解的一场观念危机。

近年硕博士的扩招,使得高学历人数激增;社会关注度的增高,又使得硕博士频繁曝光于媒体,众所周知,中国的教育历来遭人诟病,人人都可以唾教育咒体制,因此,在被大家视为畸形教育下走出的高学历人才也多遭受以置疑的目光和措辞。但大多数有真才实学的高学历者仍充当着对社会作出更多贡献的先锋力量,但由于一些媒体的不良渲染,那些生活并不明朗的求学者获得的却是一般人的误会和不屑。攻读博士是他们暂时实现人生追求的一个阶段,为此他们付出了超出普通人的努力和代价,他们把希望寄予知识,深谙知识就是力量。社会分工不需要人人都是博士,但需要人人都具备求知上进的姿态。因此,无论如何,博士都是以一介正面形象而缔结于人们的观念之中。

离去的博士是一个普普通通的28岁学生,即将就业的他万万不会想到自己在虎年到来的前两天将会失去一切,他家中年迈的父母还没来得及等来孩子迟来的回报便失去所有的希望。而一个普通家庭培养一个博士所承受的经济等现实压力,是需要饱尝困苦的。在2009年1月以前,国家政策并没有给这些高学历人才更多的现实关怀,全国大多数高校包括名校的公费硕博士,每月生活补助仅200到300元不等,这就意味着他们需要划出一部分时间挣到够用的生活费或者得到其他的资助,而据调查应届公费生的其余生活费大部分均来自于家庭或者配偶。那么,对于一个培养博士而付出巨大成本的家庭来说,如同培养一颗即将结果的树苗,快到收获的季节遇上冰霜,不说结果,树都被断了根。

再回到新闻案例中,博士的离开让人痛心,也是国家的损失。我们姑且认为媒体以博士之名小题大做了,但如果这是以对知识、智慧、人才的尊重为基础的,而非一种相关生命价值不平等的偏狭引导,便是值得小题大做的。

最新评论

david 发表于 2010-4-3 19:31:26
博士也好、教授也好,在车的面前都还不是一堆肉?人人生来不是一样,难道死一个农民工就不重要了?媒体喜欢小题大做,吸引读者的眼球。
kathy 发表于 2010-4-3 22:35:25
不管是什么人,还是都得遵守交通规则吧。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